第二十六章 巧合-《全民剑圣》
第(2/3)页
再顺带一提,有些魔剑剑灵现在还用找剑主做幌子,榨干一个又一个工具人的灵能,实在罪大恶极.......却又完全合法!
毕竟,这在理论上只是正常契约而已。
你自己受不住诱惑,身子虚扛不住,被吸的干干净净,不是活该吗。
咳,言归正传,斩首魔这样的刑事案件,实在太多了,多到连小报记者都懒得报道。
不法之徒的突然死亡,往往是连环杀人案的预兆,尸体上的生命力、灵力枯竭状态太明显了,前几个受害点的白露区的警察们,马上组建的专案组,启动了侦办工作。
按过往的经验,他们迅速以受害地点为核心,在周遭几个区排查形迹可疑的独居灵族、持有魔剑的剑主、自身拥有吞噬异能的剑主。
一般来说,很快就有收获的,入魔的剑主大多都有体型变异、外貌变异,言行举止也基本不正常。
魔剑本身的特征更是明显,魔剑灵族站在那里就给人强烈的威胁感。
如果排查不管用,那么设饵、钓鱼也行,或者干脆的在受害地点守株待兔,往往也能够有所收获。
除非他再不犯案,否则迟早会被逮住,这是老警察们的自信。
但这次,足足一个半月,依旧一无所获,案件依旧在不断的产生,而且呈现扩大化的趋势,老警察们发现情况不对了。
案发的频率越来越高,往往说明凶手越来越饥渴,但诡异的是.......
“怎么受害的依旧是一些死不足惜的凶徒,明明受害者身边还有更容易下手的普通人,这实在过于自制了。”
受害区域已经从一个区扩大到了四个区,虽然依旧以秋分区、白露区为主,但案发地毫无规律可言。
最不可思议的,就是......
“他那里来的这么多恶徒名单?!他比我们警察局的通缉名单还要周全吧。”
通缉名单是有限的,所谓的恶徒大多在监狱里,很多尸体最后拿去验证身份,才发现其是伪装的大恶徒。
这世道,不管有多少种异能,预言是没有的,那已经涉及时间领域的神域了,就算是稀有的信息处理类异能,也需要足够的情报资料供给,不可能这么随随便便的挖出这么多潜伏的恶徒。
这个时候,犯罪者在警察中的画像,已经从最初的杀戮中毒者,变成了一个执着用自己的方式铲除邪恶,执行“正义”的疯子。
呃,好像有点耳熟。
“这不是我们能够处理,交给黑袖章吧。”
负责的案件组终于理智的放弃了,他们也嗅到味了,似乎,不能继续查了。
按程序转交后,问题就瞬间大了。
“咦,怎么很多受害者,是我们暗杀名单上的?”
暗杀?没错,这也是秘密警察的重要工作之一。
郑礼刚做的情报排查工作后,那份新的问题名单之中,就有人就不适合公开处理。
比如那个已经叛国的城防主官,处理不当就是下面的军士兵变,也怕他狗急跳墙做出什么事来。
那么,就不如当他“病死”、“自杀”。
类似的情况还包括被收买做舆论宣传的城内名流,某个最大恶极应该极刑但亲戚很麻烦的二代,某个很有名的明星居然是别国间谍之类的等等。
很诡异的,进一步排查后,黑袖章们发现那斩首魔帮自己减少不少工作量。
从警局拿到案件档案,再一细细比照,好家伙,这家伙真是997全勤还不拿工资啊。
不仅仅是暗杀名单、坚实名单、特殊名单、间谍名单、黑帮危险分子名单,只要杀了算是好事的,全部都有。
于是,就有了最初的一幕......
“.......把泄露情报的叛徒找出来,不管他们是不是罪有应得,也不该由外人私刑来制裁!”
不仅是谢鹰委托了郑礼,黑袖章内部也开始了纠察和排查。
但让谢鹰不快的,就是纪检内部中,有不少人认可甚至崇拜了斩首魔的行为,阳奉阴违的阻碍了排查行为。
谁有动机查谁?按照纪检“除恶务尽”的理念和工作方式,全员都有嫌弃才对。
在很多黑袖章眼中,谁没有动机的话,那才是真正的不忠诚!
这内部排查直接进展归零,很多黑袖章相互隐瞒、包庇,你问A几点几分有没有不在场证明的时候,BCDEF都说“和我打麻将去了”、“我们去喝小酒去了”........
明明别人A就是在办公室里加班,硬是被弄的分身无数,成了重要怀疑对象,最后,查着查着,相互纠缠,硬是弄成了一团粥。
“要不,我们给几个人分别不同的情报,看到底谁的情报相关人死了,谁就有嫌疑。”
这个案子,交给作为外人的郑礼也迟迟没有进展。
他被谢鹰追着问烦了,就干脆的拿出了电视剧里查内奸的经典套路。
当时,谢鹰当场点了点头,却又摇了摇头。
“这是查内奸的第一步,我们一早就用了。”
“没结果吗?诱饵都没动?对方很有经验啊。”
“不,诱饵全死了,内奸比我们预期的还要高层,现在所有秘密警察高层都在怀疑名单了。”
这个时候,这个案子却被无良媒体涌出来了,不仅绘声绘色还被冠上了“正义”之名,更让黑袖章气疯了。
这倒不是单纯的名誉上的损失,而是报道引起了的舆论宣传,让“正义斩首魔”多出了很多民间崇拜者。
光崇拜者就算了,这是全民持武的时代,还出现了很多模仿犯,让黑帮诈骗等较轻危险犯罪分子人人自危,也极大的增加了侦破难度。
最后,所有人一起出动,抓了一堆“斩首魔”回来,一个一个的查......呃,理所当然的全部不是真的。
虽然早有觉悟,但也把累的半死的警察和黑袖章们气的够呛。
那是四个月前左右吧,当时媒体关注,压力是真的大,谢鹰也催的急,一天一个通讯。
第(2/3)页